Don’t give unsolicited advice.

CY
Jul 9, 2023

--

Source: https://ineffableliving.com/unsolicited-advice-quotes/

前陣子體驗了財富流遊戲。遊戲設定從20歲玩到60歲,會經歷各種人生事件並做出財務決策,結束後由夥伴分享心得,帶領人給予回饋。

遊戲中的自我觀察適合另成一篇。這次想先說說分享和回饋環節的感受和思考。

遊戲結束後,大家輪流分享。在我前面的兩位年輕的夥伴,聽了帶領人的回饋後激動落淚,因此我想她的表達方式對某些人確實有用。

但我總隱約覺得她帶有上對下的姿態。例如在夥伴講完後,她會很快說出「你有沒有發現你其實OOOOO,因為你XXXXX,建議你回去做#####」這類語言,她常常沒有具體扣回心得內容去回應,而是直接下判斷。也許判斷正確,但非常跳躍,看不出脈絡(事後回想,雖然應該是無心,但現場座位分配造成帶領人站姿 vs. 參與者坐下仰望的姿態差距,也加強了身分不對等的感受)。

我邊聽邊覺得哪裡不對勁。

輪到我說完心得後,帶領人的回饋和表達,明顯激起我的抗拒感。她的描述讓我覺得稍嫌武斷,她的觀察我自己早就知道,她的建議我也已經在嘗試,而她散發出那股「很想給建議」的意圖,讓我難以忽略且不太舒服。最後就在我看似和氣、實則拒絕的狀況下結束這回合。

或許因為時間和流程等諸多限制,雖然設定為開放的互動,但過程缺少鋪陳,沒有建立初步信任,還採用直接開示法,而非引導對方看見。開示即便很正確,很合理,但也很頭腦,很無機,像從書本複製貼上的照本宣科。

帶領人也始終沒有真正分享自己。除了名字、財務方面的工作背景、以及帶領過一百多場遊戲之外,我不知道為何她會這麼投入這個遊戲?這對她有何意義?帶給她什麼幫助?……我幾乎沒有關於這個「人」的線索,那又如何讓我覺得能與她同理共感、想更敞開?也難怪我的回應全程理智在線,並得到她覺得我「太嚴肅」的評價(其實她看到的與其說是嚴肅,不如說是控制更精確)。

甚至,當帶領人(自認)看懂參與者的癥結,會不會其實有一種「你不懂你自己就讓我來告訴你吧」的優越?但如果當事人沒有邀請建議、沒有提出問題,帶領人即便觀察到什麼,又怎能肯定這是當事人真的需要解決的困擾?

Don’t give unsolicited advice. 就算要給,也得先看對象。

聽著帶領人給其他夥伴的指導,最大的體會反而是:我想接受自己現在的樣子就好。像是在陌生環境中總愛控制的習慣(太緊繃),我仍希望不要那麼控制、也在嘗試各種方法放鬆,不過此刻我能做到的就是這樣。這不是需要填補或校正的缺陷,我的未來不會因此崩塌毀敗,It is what it is.

--

--

CY
CY

Written by CY

We are the harmless sociopaths.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