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部片的槍枝相關畫面明顯增加。加入IPSC賽事和用槍技巧科普的段落之外,一般電影拍槍戰,基本上只要讓主角拿到槍,下一秒就可以開噴,這片則會給技術性細節多一點鏡頭,例如把組槍、檢查、上槍套的前置SOP、掏槍的手勢特寫等拍進去,再靠鏡頭移動和剪接保持快節奏,避免削弱緊張感,真的很忠於「槍」這個主題。如果是專業軍武宅想必能看出更多門道。
Rick和苗督察的最後一戰,可想而知用上了西部片經典的掏槍對決畫面,還加入子彈射出的慢動作特效。話說《駭客任務》比本片早一年推出,強烈懷疑這邊有參考尼歐躲子彈的名場面,但特效質感當然不比好萊塢。
其他手法還有光線(Rick vs. 苗督察 = 黑暗 vs. 光明)、鏡像(Rick彷彿人格分裂的狀態)、紅色的使用(Rick回憶畫面色調、刻意把Rick中槍時的大紅色背景畫面,插入故事前段,暗示角色悲劇的開端),這些本身沒問題,但視覺上看起來很普,尤其那個插入畫面真的不好看,懷疑可能預算都花在槍枝和技術指導,沒錢做美術設計ㄅ?
至於劇本,我還是忍不住想問,怎麼沒有讓角色更有戲?
譬如Rick,他在當好人和殺人衝動間的拉扯,可以用正邪的道德選擇往下講,也可以朝社會議題的方向探討(例如創傷事件後的社會支持系統、心理疾患的處理方式等等。爾冬陞自己也拍社會寫實電影,第一部成名作就在講精神疾患的問題),或其他別的方向。雖然張國榮很努力創造不一樣的變態殺手,但Rick缺乏更深層的動機,看起來就只是個充滿殺意的瘋子,哥哥的表演也無法彌補角色淺薄的問題。
代表正義一方的苗督察,也可以有更多灰階(看看《黑暗騎士》的市長哈維 aka 雙面人)。故事聚焦在具體的槍,但權力、形象、名聲何嘗不能拿來當成武器攻擊?要是比這些,苗督察可以玩的東西會更豐富。甚至,假如故事的層次再拉高一些,兩人身邊的女伴可能也不只是工具人,而有更多發揮空間。
《鎗王》其實有好的元素,可能因為選擇走動作爽片路線、或受限於片長,沒有深入發展劇本。只是技術面也還有改善空間,雖然感覺得到創新的企圖心,但成效不如預期,總是可惜了。